首页 > 实时讯息 >
杭州女生写乡愁作文爆火,打动人心的永远是人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0 10:12:00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自杭州启程,摇晃了二十五个小时,直达内蒙古乌兰察布。”“铁轨锈成了记忆里的虚线,故乡洇成了底片上的残影。”……近日,杭州丁兰实验中学初三学生张潇冉的寒假作文《旧轨还乡》经报道后爆红网络。文章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中央级媒体转发,数千万网友观看和点赞。(据3月30日极目新闻报道)

初中生的作文在网上爆火(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这篇作文不仅是让杭州的这位女生火出了圈,还带火了内蒙古乌兰察布。29日晚,内蒙古文旅视频号发布视频配文:我们深深感动于你笔下流淌的故土深情,为你送出一份特别的礼物,内蒙古所有景区将长期对你免费开放。
此前,内蒙古文旅部门已给张潇冉回信。文旅工作人员在回信中感谢女孩“用‘旧轨还乡’让更多人看见内蒙古的温情,触摸到家乡乌兰察布的诗意”。
一篇作文成了内蒙古文旅的“宣传大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见证了文字的魅力,也见证了人间真情的魅力。
《旧轨还乡》这篇作文,写的是作者寒假回乡途中看到的情景,以及由此触景生情的感悟。作者出生在杭州,但在内蒙古老家还有亲戚,免不了会跟着大人回乡探亲。作文写的就是路途见闻。

作者(中)与同学在一起(图片来源:潮新闻)
以前是坐绿皮火车,姥姥姥爷牵着,自杭州启程,摇晃二十五小时,直达内蒙古乌兰察布。这是儿时的记忆。后来回家少了,再返乡是因为姥爷去世,坐飞机,速度快了,旅途变简单了,也就少了些火车上的独特体验,更因姥爷去世,也无心看窗外的风景。寒假,再坐火车返乡,火车上一对爷孙的互动让她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姥爷。这也是文章的结尾处,一下子就点题了:火车抵达老家,见到姥姥的那一刻,心中积攒已久的思念如潮水决堤,夺眶而出……
这个结尾也是令人破防之处,看到火车上的老人是如何疼爱孙子的,面对乘务员推着小车的叫卖,老人原本不为所动,但乘务员随口一句“孩子爱吃”,他就毫不犹豫地掏了钱,一笔莫名其妙的生意就这样心甘情愿地成交了。这一幕让作者想起自己的姥爷与姥姥,“是否也因为我而傻傻地买下一些推销品?他们是否也会为了让我睡个好觉,而把自己缩在床尾?”

网友的留言(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读到这一幕,网友也会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姥爷与姥姥,因为这一刻的情感是共通的,谁还没个小时候,谁在小时候没享受过隔代亲,谁还没有被老人疼爱的时候?作者触景生情,触景思亲,对读者来说,同样因此感从中来。
这篇文章的力量就在于以亲情打动人心。有人说,其感人之处让人想到朱自清的《背影》:来自长辈的关爱是相同的,是共通的,所以能让人共情。
也有人说,这篇作品让人能减少对AI冲击所带来的焦虑,因为AI写不出这种有血有肉的文章。
是的,打动人心的永远是人心。常说人心换人心,将心比心,这换的是人情冷暖,比的是人性温度,人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人心上带着体温,人心上有温暖,有情感,这不是模板化的AI文字所能相比的,在AI面前,人类不必也不该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这篇作文未必是完美的,我们对一名初中生的作文不必苛求,这篇作文总的来说是成功的,首尾呼应,观察细致,以小见大,以情动人。作文的爆火,让人回味亲情,感受亲情,珍惜亲情,唤醒时光深处的记忆,给人精神上以慰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也让人启发,在AI面前,人类不必丢掉自己的优势,可以利用AI作为助手,提供创作上的便利,但不能代替自己的血肉感情,不能取代自己的灵魂思考。有了AI更要多读书,多沉淀,多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比AI更能打动人心的文字,因为打动人心的永远是人心,是那些带着人性温度的内容,而不是机械化的表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 2025-05-03 15:44:00 杭州“胖都来”卖场开业引争议,工作人员:老板姓“都”,没有刻意模仿胖东来
- 2025-05-02 11:39:00 昆明一网约车司机中了500万!
- 2025-05-02 10:05:00 “沙窝”变“金窝” 我国第八大沙漠近2万亩肉苁蓉进入收获期
- 2025-05-01 21:25:00 对话走红的中山“10元动物园”园长:五一请了好几名临时工来帮忙,短期内不会涨价
- 2025-04-27 20:42:00 超时1分钟按整小时收费?杭州车主吐槽商场停车收费规则,商场:可提前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