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汇时评 | 给“飞刀”一个名分,让医术价值在阳光下兑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15:34:00

又有医生因“飞刀”被举报了。日前,有网友在“问政江西”平台举报“丰城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乱收费”。这位网友称,医院要求患者另给专家支付5000元专家费,不计入住院费,术后还强迫患者请客吃饭。
针对举报内容,丰城市卫健委逐一回应。概言之,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外院专家来做手术,并自愿承担费用,签了同意书;手术后,患者家属提出请专家吃便饭,费用约150元,构不成“强迫”。
就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外请专家”一说,当地卫健委言明:这一医疗行为是解决患者就医的便民举措,也是很多基层医院的通行做法,目的是让患者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且能够减少患者市外就医和家属陪护的费用。
这份回复很快引发热议。有医生说,这是地方卫健部门首次为“飞刀”正名。因为,之前发生过多起患者举报医生“飞刀”事件,有医生因此被停职、被调查。也有人抱怨患者“做事不地道”,好比现代版“农夫与蛇”。
医生和患者,孰是孰非?依笔者看,先不急着站队,这起事件不应简化为道德批判。不妨把“农夫与蛇”的对立思维放在一边,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想这样一个问题:医生“飞刀”从被停职到获卫健委“撑腰”,医疗资源普惠的“最后一公里”到底该怎么走?
“飞刀”并非近年才有,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医生应外地医院邀请,以个人身份在周末到外地做手术获取报酬,“坐着飞机去开刀”,简称“飞刀”。
多年来,“飞刀”在医疗行业一直处在那么一种暧昧模糊的状态,你知我知大家知,但很少放在台面上理直气壮地谈论和探讨。结合这次事件来看,核心问题在于需求的合理性与规则的模糊性。就患者而言,对“私下支付5000元专家费”存有反感,这可以理解,因为信息不对等、程序不透明。医疗收费本应公开透明合规,但“飞刀”专家费迄今没有正式明文规定,因此容易被误解为“灰色收入”,一旦出现医疗效果不及患者预期等难以把控的情况,反悔、投诉等风险上升,也从一个方面给医患信任投下阴影。
从医生与基层医院看,也很无奈。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当前实际,不少基层医院技术力量的确有限,邀业内专家“飞刀”是弥补资源短缺的常见做法,有着普遍的现实需求。所谓“专家费”本质是稀缺技术的劳务价值,但现行医疗体制未将其纳入明确的收费项目,因此医患之间只能凭私下达成的“默契”或不那么权威正规的协议来履约。这就为术后的争议埋下了种子。
跳出“飞刀”看“飞刀”,深层的问题是: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且分布不均,存在城乡、区域差异。“飞刀”是弥合差异、满足患者需求的一种方式。若完全禁止“飞刀”,基层患者只能支付更高成本前往大城市就医;若放任不管,又可能滋生乱收费。
如何有效破解这个难题,让医患双方真正共赢呢?通过系统性改革,给“飞刀”一个名分,当为最合理的可行之策:将专家费明确地纳入医疗收费体系,明确收费标准、流程,让医生的技术价值在阳光下兑现,让患者的每一分钱花得明明白白。希望有关部门正视医疗现实需求,科学评估高端技术资源的稀缺性与合理使用,早日让“飞刀”的价值在阳光下明明白白地兑现。
相关文章
- 2025-08-15 15:34:00 文汇时评 | 给“飞刀”一个名分,让医术价值在阳光下兑现
- 2025-07-28 18:31:00 民乐县县府街社区:凝心聚力促治理 同心共建幸福家
- 2025-07-25 11:47:00 漯河医专二附院: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
- 2025-07-13 15:50:00 长治这位科主任,患者都说“神”!
- 2025-07-11 18:05:00 让管理更高效,丁香园第七届中国医院发展大会在广州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