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法治之光守护民生之暖——北京市检察院“接诉即办”温暖人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9 16:39:00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积极响应市委深化“接诉即办”工作改革的要求,创新性地打造了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旨在通过高效、便捷的检察服务,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推进民生法治建设,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打造“接诉即办”检察品牌,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自2022年6月起,北京市检察院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携手合作,签订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与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建立“检察+热线”合作机制 打造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标志着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12309检察服务热线实现了实质性打通,形成了“一体派单,一体办理”的高效工作机制。群众通过拨打热线反映的问题,能够迅速流转至相关检察机关,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023年8月,北京市检察院与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检察监督融入接诉即办改革 深化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的工作方案》,这标志着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进入了“2.0版”。新版本的工作方案更加注重检察监督的融入,强调通过“接诉即办”平台发现线索、监督办案、推动治理,实现检察工作与群众诉求的深度融合。
聚焦民生热点,强化“四大检察”综合履职
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始终聚焦群众关切的食品安全、销假销劣、生态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强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一体履职、综合履职。通过发挥检察职能,用心守护群众身边安全。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假冒伪劣问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创新性地建立了“销假销劣类投诉涉刑线索未移送”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这一模型能够自动筛查出涉及假冒伪劣产品的投诉信息,分析研判其中可能存在的刑事犯罪线索,并推动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立案。通过这一模型,已成功推动公安机关刑事立案35件,带动行政执法机关对24个线下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检查,查处64起行政违法案件,打掉数十个“售假窝点”,有力打击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在特殊群体维权难问题上,北京市检察院加强劳动者和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通过全面梳理摸排相关投诉数据信息,依法办理农民工支持起诉案件。门头沟区检察院在区人保局挂牌成立了“民事支持起诉工作站”,合力打造“一站五窗”工作格局。自工作站运行以来,已受理案件860件,支持起诉(含和解)737件,帮助农民工追回工资850万元。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农民工维权难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和正义的力量。
此外,北京市检察院还积极筛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等监督线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例如,通州区检察院针对危害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向属地政府制发了4份检察建议,督促整治相关问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发挥数字检察优势,提升法律监督效能
在推进“接诉即办”工作的过程中,北京市检察院充分发挥“数字革命”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变量作用。依托法律监督数据模型应用,将12345热线数据作为重要的监督线索来源,持续推动法律监督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塑造蝶变。
朝阳区检察院运用公益诉讼多渠道线索信息分类研判大数据模型筛查线索,开展安全生产公益诉讼专项监督。通过这一模型,朝阳区检察院成功办理了148件公益诉讼案件,制发了5件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公益诉讼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还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怀柔区检察院则建立了“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针对辖区内部分高危行业未按规定投保安责险的问题,怀柔区检察院加强与区应急管理局的联动履职,通过模型筛查和数据分析,推动了区域内高危行业投保企业的新增投保。截至2024年底,已有132家高危行业企业新增投保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这一举措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护航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社会治理,推动检察履职融入大局
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不仅是一项检察服务创新举措,更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抓手。通过“接诉即办”平台,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能够及时发现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通过依法履行检察职能,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从而实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在实践中,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注重将个案办理与类案监督相结合,通过办理一起起具体的案件,提炼出普遍适用的规则和经验法则,并上升为社会治理的善治规则。例如,在办理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案件时,不仅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还注重分析案发原因、查找监管漏洞,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完善制度的同时,有效惩治了犯罪行为,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还积极发挥检察建议在推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工作机制。这些检察建议不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能够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通过办理一起起具体的案件和制发一份份具体的检察建议,北京市检察机关逐步构建起了一套符合首都特点的检察监督与社会治理相融合的工作机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仅是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接诉即办”工作的核心理念,更是检察机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通过这一工作模式的实施和推广,北京市检察机关不仅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还推动了民生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未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接诉即办”工作改革和创新实践,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检察智慧和力量。
来源: 光明网
相关文章
- 2025-04-29 14:21:00 为满足债券发行要求,他们打造虚增10亿元营收的“纸上帝国”
- 2025-04-29 11:44:00 突破!超11万人爆仓
- 2025-04-28 07:07:00 辽宁省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全体会议暨海上搜救工作会议召开
- 2025-04-27 15:58:00 2025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笔试潍坊考区举行
- 2025-04-26 16:05:00 靖州:组织行政机关参加庭审旁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