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南:科技赋能 特色产业有质效丨聚焦“四高四争先”·乡村全面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9:30:00河南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依托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延链增效。
马铃薯不长在土里,而长在空中。在漯河临颍智能化生产大棚内,只需要空气、纯净水和无机盐,就让马铃薯枝繁叶茂,不仅产量大幅提升,还隔绝了病毒入侵。当地用这种微型气雾培繁育技术来培育马铃薯原原种,也就是马铃薯种子的种子。
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李胜利:它的质量很高,就是品质比较优,像这样的原原种的种薯再去繁育原种的时候呢,它的产量能提高30%以上。
用这种技术培育的“改良沃五”马铃薯新品种,目前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达15万亩,种植户马战营已经连续三年种植这个品种,亩产达11000斤。
漯河市临颍县皇帝庙乡吴集村马铃薯种植户 马战营:今年的天气也好,这马铃薯长势也好,今年产量肯定还是很高。
除了科技赋能生产,不少地方还抓好特色农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段时间,南阳淅川邹庄村的挂果草莓苗陆续上市。果农们穿梭于田埂中,挑选、采摘、装筐,一片繁忙。
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草莓基地负责人 胡飞:现在在线上卖草莓苗,销往全国各地,每天就是现挖现发货,每天能销5000多单。
去年,胡飞加入邹庄村草莓合作社,租赁500亩地,种起精品“红颜”草莓。线上卖草莓苗,线下卖草莓果,仅这一项就带动村集体增收70多万元;焦作武陟北郭乡蔡庄村通过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提档升级地黄种苗繁育基地,实现从种苗繁育、种子培育、地黄种植、产销对接全链条式发展。
焦作市武陟县北郭乡蔡庄村党支部书记 刘延永:我们村的种植户大约有三百多户,种植面积高达四五千亩,老百姓收入增加两千多万。
特色产业活力足,创新模式促增收。在平顶山叶县千兵营村,村民程永超流转50多亩土地先种上瓜蒌,并巧妙利用瓜蒌基地管理期间的“空档期”,套种20多亩羊肚菌,羊肚菌喜阴凉湿润,瓜蒌架恰好为它提供了天然的遮荫条件,成功实现“一地双收”。
平顶山叶县田庄乡千兵营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 程永超:羊肚菌我们是去年12月份种下的,长势十分喜人。每亩预计产量1000斤,收益在10000元以上。
相关文章
- 2025-05-02 14:54:00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与吉军开展联合军事训练
- 2025-04-18 18:23:00 国内首座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已服务超6万辆汽车充电220万度
- 2025-04-14 21:46:00 同日开馆!一起来重庆石柱中益乡体验“戈壁惊雷”见证山乡巨变
- 2025-04-11 19:30:00 河南:科技赋能 特色产业有质效丨聚焦“四高四争先”·乡村全面振兴
- 2025-04-02 01:00:00 OPEC上月削减石油产量 复产计划即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