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首页 >  实时讯息 > 

车主喊贵,险企叫亏,如何突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0:10:00    

一头是车主喊贵,另一头是险企叫亏,新能源车险“两头难”困局,突围路在何方?

在3月底举办的上市险企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中国太平副总经理朱捷、中国太保产险总经理陈辉等纷纷谈及新能源车险。其中,人保财险率先喊出了“今年综合成本率降至100%以内”的目标,这意味着今年有望扭亏为盈。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3000万辆,“两头难”困局已迎来转机?车主的车险保费有望下降?车险扭亏为盈信心何在?记者采访多方人士展开探讨。

●南方日报记者 张艳 统筹:魏楠

“增速领先是它,亏损也是它”

在保险行业分析师小林(化名)的印象中,她参加过的上市险企业绩发布会,都绕不开新能源车险的话题。“它是众多业务中的‘显眼包’,增速领先。”她说。

数据显示,2024年,车险保费同步增长约4.53%,其中,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首破千亿元大关,约1177亿元,同比增长52.93%。

汽车销量驱动车险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34.3%、35.5%,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3140万辆,占全国汽车总量的8.9%。

在财险业个位数增长的背景下,增速高达50%的新能源车险,是如此突出的存在。

“不过,亏损的也是它,这是拖累综合成本率等盈利指标的主要因素之一。”小林话风一转,“即使高管们不主动谈,也会被追着问。”

“2024年的综合成本率为何有所攀升?”在中国太保业绩发布会上,一名分析师提问。陈辉解释,主要是大灾、新能源车险等造成。无独有偶,中国人保的机动车辆综合赔付率上升2.2个百分点,也解释是受到“新能源汽车普及与汽车配件工时价格上涨”的影响。

综合成本率、赔付率都是衡量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备受行业关注。

综合各类官方数据,2023年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达109%,承保亏损67亿元;赔付率达84%,比燃油车高约10个百分点;2024年,继续亏损57亿元,承保的2795个车系中,有137个车险的赔付率超过100%,这意味着保一辆亏一辆。

新能源车险,成为令险企高管们“爱恨交加”的业务,一边是增速高、空间大、未来广,另一边却是赔付高、风险大、拖累业绩。

“三座大山”让新业务难盈利

大量研究表明,新能源车险亏损原因主要有维修成本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这“三座大山”。记者通过采访归纳出以下三类原因:

第一类是车的原因。新能源车智能化、一体化程度高的优点,在维修时就变成了成本贵的痛点,这是导致车险亏损的最大原因。新能源车一旦出险损伤,往往只能“以换代修”;零件中最贵的电池最易受损,一旦受损也得更换,再加上零件供货渠道单一,造成零件贵;维修壁垒较高,大部分需返厂且相关维修人员也少,因此,维修成本贵。

第二类是人的原因,主要是车主的问题,整体出险率高。首先,新能源车主35岁以下的占比超过50%,这个年龄段的车主出险率大幅高于平均水平;其次,是驾驶的问题,由于新能源车提速快、噪音小,相对不易察觉,出险率高;最后,问题在于部分车主隐瞒车辆性质,将营运车辆按照家庭车辆投保,导致保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这是造成保险公司新能源车险业务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类是数据的原因。新能源车险是新业务,且车型的迭代非常快,保险公司积累的数据严重不足,导致精算出来的费率存在偏差。此外,汽车厂家、网约车平台等第三方数据也无法获取,保险公司无法精准识别出高风险车辆而导致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手握海量车辆数据的汽车厂家,冲进新能源车险行业,也难摆脱亏损的结果。业内普遍认为,这些车企缺乏在保险领域的风险管理经验。

以摘得新能源车全球销量冠军的比亚迪为例,比亚迪财险2024年的保险业务收入达13.51亿元,净利润亏损1.69亿元,综合成本率高达308.81%,其中,综合费用率为74.88%,综合赔付率为233.92%,这一数据远超同行。

“投保贵”痛仍在,“投保难”已缓解

尽管险企们都积极表态支持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但亏损问题得不到解决,业务端承保的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新能源车险“投保难”“投保贵”一时成为社会痛点。

去年7月,江西的张小姐为新能源车续保,却被一家大型险企拒保,“可能是因为我出了两次险,最后只有一家公司愿意承保,报价接近9000元,贵了近4000元”。眼看车险即将到期,她只好接受了这个价格。

更早成为新能源车主的刘先生坦言,投保成了一年一度的烦恼。“每年都可能无法续保,理由包括‘车型不满足承保政策’‘营业网点没有承保、核保权限’等,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联系多家保险公司,甚至前往外地投保。”他说,价格也一定会比同价位的燃油车贵不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63%。扣除车龄等因素,新能源新车保费仍比燃油车新车高约10%。中国银保信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出大约21%。

所幸的是,投保难的痛点,已经在今年初打通。

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推动实现愿保尽保。

1月25日,《意见》引导保险行业建立的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平台——“车险好投保”平台于当天上线,新能源车主可通过平台链接保险公司投保,目前已有32家财险公司接入,保险公司不得拒保。包括刘先生在内的多名新能源车主告诉记者,他们顺利在平台上完成了投保。

至于投保贵的难题,则有赖于从根源上解决亏损问题,这是保险行业正在努力的方向。“《意见》出炉后,一系列举措都在推动,我相信,保费一定能降下来。”众诚保险党委副书记、总裁郑新说。

释放扭亏信号,信心何来?

“2025年,人保财险要努力实现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降至100%以内。”于泽在发布会上的表态,让众多分析师惊讶不已。

作为新能源车险“一哥”,人保财险的积极表态,预示着行业走到扭亏为盈的拐点了吗?结合于泽的现场表态,以及采访多名车险领域的资深人士,记者分析他的信心来源:

首先,维修成本有望降低,系解决亏损的最大抓手。《意见》明确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比如,针对供货渠道单一、配件量产不够等,要求“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督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严格落实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等;针对电池成本高的问题,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等。

其次,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平台已经运行,有效分散风险。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车险好投保”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8.5万个,承保11.4万辆新能源汽车,覆盖家用汽车等非营运汽车和营运汽车,提供保险保障944.9亿元。越来越多的险企加入,有效分散了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车险市场承保压力。

再次,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有优化空间,实现更合理的风险定价。《意见》明确提出相关政策,但目前尚未落地。“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车辆和车主的风险来自主定价,高风险车型、出险次数多的车主保费更高,低风险车型、不出险的车主保费更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郑新指出,这项政策一旦落地,意义重大。

最后,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出险率下降。于泽表示,目前与一些头部企业在L2方面有合作,在出险率上,已和部分国内自主品牌共同验证,使用智驾后出险率有小幅下降,赔付率较为理想。不仅如此,还正在牵头开发L3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专属产品,提前布局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新型保险风险以及保险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高赔付率是阶段性现象”,不少业内人士都在坚守和努力。他们相信,随着车企以及保险公司产业链各方的协同,特别是通过优化维修成本控制和加强数据共享机制的建设,新能源车险市场将迎来显著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