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首页 >  实时讯息 > 

考研村里静悄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8 19:00:00    

2025年4月11日,南昌,位于梅岭大山深处的塔下村。视觉中国/图

考研村里平时只见得到两种人:20岁左右的,和50岁以上的。后者是留守的中老年人,前者则是外面来的年轻人。

考研村的真名是塔下村,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北郊梅岭深处的群山中。从村里到进山入口处有4.3公里,2024年,原来的水泥路翻修为柏油路。

3年前,村民龚小红开设了村里第一家吃住自习一体的考研自习室,此后两年间顾客盈门。接下来,另两家接连开张,鼎盛时,全村31栋房屋,有10栋用于考研自习室。官方宣传和社交平台上,它有了新的名称,“考研村”。

2025年4月16日,南昌已经有了暑意,满山绿色间,杜鹃的艳红已快要燃尽。晚饭时分,有年轻人从半山腰三三两两往下走,是“律成”的住户从自习室去食堂用餐。

自习楼门口常趴着三四只猫,它们是村里的野猫,经常被学生们喂养,渐渐地,把这里当成了半个家。

晚饭后,一些学生会在附近散步,如果能凑齐人,也可以去附近的篮球场打场球。村庄整齐洁净,房屋是统一的浅黄色。沿着主道修建的宣传墙,写着村子的历史沿革介绍,最新一章故事是:塔下开发出以“安静”为品牌核心的考研自习室产业。相邻的是“考研祈福墙”,挂着几排大红的许愿牌,上书:学业有成、逢考必过、金榜题名。

凭借这个新鲜的特色产业,塔下村2024年申报上了“共同富裕样板村”,获得补贴三百多万元,“消灭”了土屋,改造了道路、污水处理系统和房屋外墙面,村庄面貌一新。

但眼下,考研村的特色产业出现了危机。已经进入旺季的7月,村里规模最大的自习室,入住人数仅为2023年的1/3。

2025年4月,南昌,塔下村里的考研祈福墙。南方周末记者 罗兰/图

成为“考研村”

一天的学习结束,备考生思聪上了天台,一边收拾晾干的猫窝,一边和南方周末记者讨论起毕业后到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前景。山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四下无人的寂静里,两个人的话音格外鲜明。

这天在自习楼一层,思聪坐在正对大门的位置。担心做笔记时敲击键盘的声音影响别人,她又特地选了靠外面的座位。“法学的笔记实在是太多了。”她解释说。

思聪是北京某高校大四法学生,2025年寒假回到家乡南昌,想找个合适的自习室。大四没课了,她索性待在家里准备考研。

“律成”是她在网上刷到的。某生活消费类平台数据显示,南昌市目前约有六十家自习室,城区的自习室通常只有学习场地,开在村里的“律成”不同,还提供住宿和用餐。来实地看过后,她当即决定入住。

“律成”的创办,也来自一个备考生的想法。村民龚小红的女儿龚雨欣,2022年“二战”考研,觉得在家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想找个吃、住、学一体的自习室。那时南昌市里的自习室只有三家,更没有食宿,了解到不少备考学生有同样需求,她想到了父亲的家乡——有大量空置房屋的塔下村。

龚小红一家人已离乡多年,前两年才在村里新建了楼房,闲置着没装修。他以养猪为业,对女儿的提议起初不以为然。被说服后,龚小红和妻子在村里租了3栋房屋,改造、装修、添置家具设备,龚雨欣则负责在社交平台上宣传。“律成”的名字也是龚雨欣取的,寓意“自律的人容易成功”。

女儿的生意头脑不错。开业当年,“律成”的五十余个床位供不应求,即便在当年还需要经常做核酸检测,也没有影响经营——村里甚至联系了医护上山为备考生们服务。次年,龚小红把经营规模扩大到8栋楼房,包括宿舍、自习室和食堂,共一百三十多个床位,规模翻倍。

事后来看,“律成”赶上了自习室的风口。管理员“小律”观察到,开设自习室热潮出现在新冠之后,“出路有限,路更卷了,大家可能就需要更专业的学习环境,所以推动了自习室发展,”她举了个例子,“就像韩国的考试院一样。”

经常出现在韩剧里的考试院,是专门为备考人群准备的自习室加出租房。考试院的房间租金低、空间狭小,通常只有一张窄床、一桌、一柜。相比之下,“律成”的选择更多,分四人间、双人间和单间,价格旺季990-1890元/月不等,淡季500-1200元/月不等。三餐由龚小红夫妇烹饪,餐费985元/月。菜品里常见辣子鸡、木耳辣椒炒肉这样偏辣的江西口味菜肴,很受来自省内各地的学生欢迎。三餐开饭时间固定,分别是7:30、11:00和17:00。学生们说,这有助于他们养成规律的作息。

扩大规模后,到2023年旺季时,“律成”的一百三十多张床位仍然全满,淡季入住率也达到80%。不久,村里又有两家自习室相继开业,“考研村”的名号渐渐传开。

成为“考研村”之前,塔下村是个普通的空心村,没有成规模的营生,全村二百一十多人,只有约五十人在村里长居,年轻人多在外。村党支部书记龚小风也是从外地回来的,他回忆,那是2009年,村里手机没有信号,进村只有土路,许多房子是土屋,村里第一栋楼房建于2003年,正是他家的。

到了2024年,塔下村申报上了南昌市经开区的“共同富裕样板村”。龚小风提到,申报“共同富裕样板村”要求居民有产业,而塔下居民的产业,正是考研自习室。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南昌市建成“共同富裕样板村”991个。被报道过的样板村居民,基本都以旅游、种植等传统业态为产业,塔下村在其中显得颇为独特。

但眼下,“律成”每层楼只有三四名自习的学生。一层入口处的墙上贴满许愿上岸的便利贴,署的日期大多是2023年,零星有两三张2024年的。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到访时,自习室的旺季还没到——研究生考试在年底,备考生通常会在6、7月份住进来,专心冲刺半年。

2025年4月,南昌,自习室里贴着备考生们的心愿。南方周末记者 罗兰/图

“给自己多一次机会”

学生们来山上自习室的理由很一致:想有个“只需要操心学习”的地方。

管理员“小律”自己就是备考生。她是江西人,毕业于成都一所医学院校,2025年2月住进“律成”。医学考研课程繁重,“小律”试过在家复习,效果不太理想。“睡在房间,学习也在房间,每天在同一个环境里待20个小时以上,会产生疲乏和厌恶。”

为了节省费用,她兼职做了管理员,负责更新自习室的社交账号,在入住者和龚小红夫妇间沟通联系。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7名备考生,当中,思聪是应届生,5名备考生是“二战”,一人是“三战”。陈明在“律成”已经住了1年,他说,2024年和他关系亲近的七八名备考生里,也只有一名应届生,其余都是“二战”。

这些“二战”“三战”的备考生,失去了学校的安静环境,在家则有各种干扰。

“小律”接待过不少来咨询的人,听过各类合理或奇怪的要求。有家长带孩子来看房,称孩子是985大学的,要求给配一个成绩好的学习搭子,不满意的,又会再去看下一家。

备考生们通常很沉默,除了吃饭时交谈几句,几乎都各自埋首于书本。南方周末记者在的几天里,没听到过“成功”——“律成”一间自习室墙上贴了句格言:“当你渴望成功就像在水中渴望空气一样,你就一定会成功。”有人用黑笔在旁边写了四个字:唯心主义。

一众备考生中,陈明住得最久,2024年4月就来了。他是“三战”生,不过,备的是高考。

据陈明说,第一次高考,他考上二本,感觉不甘心。2024年好一些,考上了江西省唯一的211院校南昌大学。当时他已经入住“律成”,几个关系不错的考研生都劝他接受这个结果。但陈明的目标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他“还想给自己多一次机会”。

陈明想报法律专业,汉语言文学也可以,原因很简单,“好考公”。计划是考上哪个城市的大学,就考当地的公务员,眼前这个年轻人,既不想回家乡,也不想去“外面”。

唯一的“三战”考研生是思凡。她为自己选了第50号自习桌。这是用玄学软件算出来的号码。毕业两年了还没着落,有时她很焦虑,睡不着的时候胡思乱想,就上网看玄学。

思凡是艺术生,本科专业是数字传媒,拍视频、写剧本、动画建模,用她自己的话说“样样稀松”。她考虑过做动画,但想不出剧本。本科同学们要么在考研考编,要么在直播带货。

思凡也工作过几个月。她第一次考研卡在复试环节,2024年毕业后,当了网店客服。一个大房间拉着窗帘,昏天黑地,一群客服不停敲键盘,回答买家的各种问题。白班晚班轮着上,一个班8小时,晚班要上到零点。每个月休4天,收入两千多元。

她寻思,还是得考上研,这样毕业时就又有应届生身份了。

但“二战”卡在了英语,分数只过了B线(通常较A线低3-10分,覆盖部分省份)。出分那天,思凡在家哭了一整天。第二天早上,母亲进来说,供她再复习一年,这一年专心备考。

思凡对艺术学很感兴趣,考研的目标院校在北京,理想工作是将来进高校当老师。“高校现在好进吗?”她问,“不好进啊?那不进了。”

塔下村的备考生里还有已经“上岸”的人。

自己开车上山的吕风,是第二次入住塔下村。他2020年本科毕业,做过4年品牌策划工作,升职后,感到自己“还需要沉淀”。2024年,他在村里的“梦想舟”自习室复习了半年,如愿考上工商管理研究生。

在山上居住那半年安静、自足,给了吕风美好印象和成功经历。他甚至引用了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话来形容:“即使我身陷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距离研究生入学还有几个月时,吕风又来了。他对历史学感兴趣,想趁着这个空档备考历史教师资格。

对吕风而言,考研不是基于现实考量的决定,而是价值观的选择。“从初中起就有求知欲,想系统性地学习,进入一个知识框架,甚至去探讨最前沿的思想。”至于考研和工作的权衡,他认为:“想赚钱就去工作,(对我来说)考研就是一个不想赚钱的事情。”

作为“过来人”,吕风特意提出,希望报道能够写到他毕业几年来的体悟:热门专业之类的并不重要,年轻人更应该注重自己内心的方向。因为“考试有答案,但社会没有人给你答案”。

然而对惯于用考试应对人生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自我探索或许显得有些理想化。“小律”目睹很多冷门专业的同学“前途渺茫”,她庆幸自己学的是医学,前景相对清晰,但也感到了整体氛围的变化。

“小律”回忆自己刚进大学的2019年,中学同学不少考入985、211,对未来有许多想象,少有人早早把考公作为优先选项,而现在,每天接收到的网络信息庞杂,充满低气压,有时她会怀疑,“到底是时代不行,还是我不行?”

2025年4月11日,南昌,塔下村里备考的年轻人。并非本报道采访对象。视觉中国/图

• 声音:“跨考本就难,法律尤其难”

6名再战考研、1名尚在犹豫的学生中,有4人的目标是法学,且均为跨专业。跨专业考法学是近年一个显著趋势,尤以“法律硕士(非法学)”为热门选择。其中,方便考公务员是考生们的主要考量因素。

他们的讲述有较高相似度,也颇能体现坚持考研的文科学生的某些处境和心态。

肖妍,女,“二战”,江西人:如果本专业好就业,不会想跨考的

我本科是在外省读的英语师范,教培和外贸行业收缩后,英语专业的就业形势一直不好。而且现在大家都重视英语,很多非专业的毕业生英语都很好,英语专业的优势就不大了。

考教师编呢,太卷了,岗位越来越少。我家乡在距离南昌两三小时高铁路程的地方,今年一个教师编都不招。特岗教师(全称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今年江西全省只招三十几名,比去年少了好几倍(经查,2024年,江西省计划招聘特岗教师1011名,2025年计划招聘32名)。考公的话英语专业也没有优势,我搜索过,家乡今年公务员岗位只招一个英语专业,学历要求研究生,我不够资格。

公办学校和培训机构我都去实习过,在公办学校要带5个班,在机构里除了上课还要干很多杂活,也没有固定休息时间,饭都不能按时吃,特别累。跨考就是想多条路,如果本专业好就业,不会想去跨考的。

跨考本来就难,法律尤其难,所以去年没考上。选择考法律,是因为这个专业考公岗位多。大家应该都知道,考公务员肯定比当“牛马”强。我亲戚家有个姐姐在国企工作,她让自己亲弟弟也考研、进国企。

尹小凯,男,“二战”,江西人:没考上,家里人骂我“不能吃苦”

其实我还没决定今年到底考不考,今天来是想看看自习室的条件。我已经在网上看了十几家了。

考法学,是因为我爸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一心希望我早日接手他的业务。前年毕业时我考了一次,家里人跟我说只要努力学习,其他事都不用管,一定考得上。结果没考上,家里人骂我“不能吃苦”。我说学校缩减了招生名额能怪我吗?我原本身体很好,备考期间却由于压力大进了五六次医院,一度都抑郁了,还被这么指责,情绪挺崩溃的。

去年尝试过自己找工作,我本科学的影视摄影,就在南昌应聘上门为婴儿拍摄满月写真的岗位。招聘方把工作内容列满整张A4纸,说如果全月无休绩效顶格,可以拿到5000元。工作量和收入太不匹配,我没去。今年给成都一家招聘设计师的公司投过简历,对方要求过去面试,家里人说我瞎折腾,面试不上的话白花来回路费,我就放弃了。

上个月我入职了我爸的律所,觉得还是应该考法学研究生,学习专业知识,方便将来管理。但又犹豫,如果没考上,耗费了本可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在律所的业务)市场就没有了,付不付得起这个代价。

(经后期询问确认,尹小凯放弃了考研)

习昊,男,“二战”,江西人:父母都在体制内,明里暗里总让我考公

两个月前(二月)我来到“律成”,“二战”法学。因为我妈现在不用上班,天天在家里,就挺烦的。还是这里清净。

我本科学的金融,在宁波一所二本院校。学校不是很好,就业没什么优势,我的同学们基本都去做了销售。所以我没怎么考虑过毕业直接工作。考金融研究生的话数学很重要,我数学不行,就转了法学。法学专业课是统考,不用提前选定学校,法律知识在生活中也有用。

等考上了,我打算研究生三年都用来备考公务员。我父母都在体制内,明里暗里总让我考公。如果考进去后发现不喜欢公务员工作怎么办?那就躺平啊,反正也开除不了我,照样给发工资。

想去外面工作,但最终结局大概还是得在家乡。大城市房价高,生活压力大,如果去别的小城市还不如回家乡,至少还有些人脉资源。

我不担心进了体制就会一眼看到头,生活还是自己过出来的,同样的一份工作,不同的人可以过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当公务员还有为人民服务的成就感,因为我是党员嘛。(前面)说躺平那是开玩笑的。

我觉得文科的出路是考公。像我爸,前段时间涨工资了。我找工作,能找到月薪一万的得烧高香,我爸一个科级干部退了休,每个月能拿一万元退休金。

2025年4月11日,南昌,塔下村里备考的年轻人,其中一人在备考公务员。并非本报道采访对象。视觉中国/图

考研热降温了

塔下村的第三家自习室叫“岸上人”,寓意不言自明。它也是第一家“下岸”的,倒在了2024年中。

“岸上人”在村尾,与“律成”最初租的一栋宿舍邻近。经营者龚伟从事宣传牌制作,经常在自家院子切割金属。龚小红夫妇要求他减少噪音,以免影响入住的学生,两家屡生龃龉。2023年初,龚伟也利用自家房子开起了自习室,他称主要是因为和“律成”生气。

营业不到一年,有入住者在网上发出“避雷帖”,曝光“岸上人”室内外有臭虫、菜里发现蛆虫、肉菜常用成色存疑的半成品加工。经营方在“商家回复”中承认了包括菜里有蛆在内的大部分问题,表示“立正挨打”。

之后,“岸上人”的经营状况再没有什么起色。

南方周末记者到访时,“岸上人”的招牌仍然挂着,龚伟去了江边钓鱼。自习室关门后,他没有重拾旧业,不论是宣传牌制作还是之前干的建筑工程。钓鱼成了他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江边有一千个人在钓鱼,都是原先做工程的,现在没活干。”他形容。

另两家自习室的生意,并没有因为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而更兴旺。

2024年4月开业的“梦想舟”有50个床位,从未满员。老板称,一年来共入住六十多人次,最多时同时住了三十多人,年利润只有四五万元。同年,“律成”旺季的入住人数七八十人,相比前一年几乎腰斩。

龚小红认为,生意萧条主要是因为考研人数在减少。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为438万人,较前一年减少了36万人,10年来首次下降。2025年,继续下降至388万人。

同时,南昌的自习室数量比“律成”开业时增加了数十倍,竞争空前激烈。

为了尽量多招揽客源,“律成”推出了“住半年送4个月”的优惠套餐:2025年7-12月住在“律成”,且在网上打卡100天的客人,赠送2026年1-4月的住宿。但效果并不明显,往年已进入旺季的7月,入住人数仍不到50人。最受欢迎的是最便宜的四人间。

龚小红退租了两栋楼,收缩了经营规模,床位减少到78个。他计划,如果今年仍不盈利,明年就停业。转眼女儿明年也要研究生毕业了,他担心女儿的出路,“现在工作不好找”。

“梦想舟”开始兼营面向游客的餐馆。2025年春天以来,周末和节假日上山游玩的客人很多,有两三户触觉敏锐的村民开始经营便利店和农家乐。龚小风近期在考虑,怎样利用这波流量增加村庄的收入。是时候换一个“特色产业”了。“下一步重心在发展旅游上,大规模搞考研自习室一定会失败。”

只是平时,村里仍然静悄悄的。只有一天,村里一位老人去世,几乎全村人都回来参加白事。请来的殡葬乐队奏了一曲《好运来》,热闹又铿锵。

2025年4月11日,南昌,塔下村自习室。视觉中国/图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考生均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罗兰

责编 吴筱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