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马鞍山花山区:文旅体欣欣向“融” 好业态出彩出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3:31:00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9日电(周宏伟)从全国性赛事点燃消费热潮,到文旅项目加速落地;从文化惠民活动浸润人心,到非遗传承焕发新彩。今年以来,花山区以文旅体融合发展为抓手,深耕品牌赛事、项目建设、惠民服务、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成功实现“流量”与“增量”并举、民生与发展共赢,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品牌赛事“引流” 文旅消费“提质”
体育赛事是城市活力的“助推器”,更是文旅融合的“连接器”。今年以来,花山区持续以高品质赛事为纽带,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以赛聚人气、以赛促消费”的发展新路径。5月31日至6月1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皮划艇U系列联赛(马鞍山站)在花山区成功举办,赛事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47支代表队的256名选手参赛,长三角地区运动员及游客占比超45%,让“赛事流量”成为撬动文旅消费的支点。依托赛事热度,花山区精准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文旅套票、消费券及“美食打卡地图”,引导观众走进景区、夜市、乡村农家乐,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赛事期间,景区及民宿入住率超90%,周边餐饮收入增长25%,累计实现文旅收入约4800万元,生动诠释了“以赛促旅、以旅兴城”的融合效应。
文旅项目“加速跑” 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文旅产业是激活区域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花山区文旅产业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全区签约、开工、投产文旅项目总投资达11.5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招商引资方面,花山区主动拓宽招商渠道、精准对接优质资源,成功吸引一批契合区域发展定位的文旅项目落地。其中,视界联通、文体大厦、幽谷山庄等重点项目正按规划稳步推进,蔓棠田园二期、云起餐厅等项目已开门迎客,形成即投即产的良好态势。全力打造“濮塘·怪坡旅游风景道”,串联119个旅游资源单体,构建起“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格局。此外,花山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文旅品牌,濮塘桃里度假村斩获“省级皖美银牌民宿”,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文化惠民“接地气” 市民幸福感节节高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惠民是文化的温度。花山区精心策划的文化惠民活动“菜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传统戏曲到现代歌舞,从才艺展示到文化传承,全方位覆盖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文化大餐”。在高质量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同步在城区人群聚集地增设公益电影放映点,精心打造“光影耀花山”公益电影品牌,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精准下沉、直达基层,今年以来已放映电影30余场。在激发市民文化参与热情上,花山区创新举办首届花山区才艺大比拼,为普通百姓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文化传承方面成果亮眼,深耕4年的“童说二十四节气”品牌,获评全省示范推广业务案例。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2025年花山区读书节期间,接连开展图书展销、阅读分享活动100多场,“小书大爱”“经典诵读之夜”等品牌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花山区图书馆上半年接待读者80720人次,“长江读书节”讲书人大赛入围全国100强。
遗产保护“活态传” 传统文化焕新颜
文化遗产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是赓续文脉的核心载体。花山区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在非遗传播普及层面,花山区构建“日常浸润+特色活动”的传播矩阵。一方面,常态化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活动,剪纸、竹雕、打莲湘等非遗技艺走进百姓生活,通过现场展演、互动教学,让市民直观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参与“品约四季”“乡村村晚”“三月三庙会”等系列非遗展示活动,民俗舞蹈、技艺展演轮番登场,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场景。在遗产价值提升与创新转化上,花山区持续发力。积极参与省级非遗馆展品征集、长江文化带非遗项目选调等活动,推动花山非遗“走出去”,扩大区域文化影响力;深耕本土资源,推荐“程氏口袋鸭制作技艺”申报市级非遗,进一步丰富非遗保护名录。此外,花山区还推动传统技艺与文艺创作深度融合,精品文艺作品《舞动祥瑞》成功入围安徽省群星奖,让传统技艺与文艺创作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完)
相关文章
- 2025-09-09 13:31:00 马鞍山花山区:文旅体欣欣向“融” 好业态出彩出圈
- 2025-09-07 09:28:00 西安将用3年打造“唐诗之都”
- 2025-09-04 11:48:00 非遗太原|六味斋酱肘花制作技艺:缠花云梦唇齿香
- 2025-09-03 22:47:00 @乌鲁木齐市民 7000㎡社员制仓储超市9·19开业,农副产品直供
- 2025-09-01 09:26:00 上海家化:打造敏捷组织,拿回品牌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