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专家帮建“智慧果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33:00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魏静敏

“咱村靠着引进新优品种、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再结合自家的果品品牌,现在全年鲜果供应期能超过300天,带动参与村民人均年增收1.2万元!”4月1日,在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学堂岗村,村党支部书记叶调成满脸笑意地向省大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锦永、草莓岗位专家周厚成带领的专家团介绍道。话语间,叶调成满是对村子果业发展成果的自豪与对未来的憧憬。

学堂岗村作为“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旅游示范村”,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双轮驱动,积极构建“四季果”现代果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该村还创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700余亩土地资源,建成了涵盖猕猴桃、草莓、蟠桃、樱桃等多种特色水果种植的果园,并配套建设了8000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成功打造出“春樱夏桃秋猕冬莓”的四季果品矩阵。

在百亩猕猴桃示范园,专家团与种植户展开了深入交流。专家团成员顾红研究员向种植大户李家其建议:“当下,有三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及时抹芽定枝,合理控制植株生长;二是通过配方施肥,改善土壤pH值;三是依据‘一干两蔓’高光效树形标准,改造枝蔓交叉重叠的植株。”

与此同时,专家团成员孙小旭博士也没闲着,现场开启了一场生动的技术小课堂,详细讲解果实质量提升的关键措施,手把手指导农户熟练掌握高效授粉受精和生物刺激素的应用技术,帮助农户从源头提升果实品质。

基于对果园现状的全面考察与精准分析,专家团为果园发展量身定制了四项极具前瞻性的优化方案:其一,持续引进水果新优品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中猕2号”“中红贝7号”“早秋红”等猕猴桃品种,以及“中莓香玉”“中莓6号”“中莓香悦”等草莓品种;其二,强化病害防控,通过搭设避雨棚、覆盖防蝇网、安装杀虫灯、起高垄栽培,以及在关键农事操作节点规范施药等方式,有效预防病害;其三,安装智慧管理系统,条件允许时配置土壤墒情监测仪、虫情监测预警设备、智能水肥一体机等,逐步迈向精准化管理;其四,推广生态循环模式,采用“果-菌-肥”立体种养、秸秆粉碎还田或过腹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3%以上。

此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成功促成“三个一”合作机制,即搭建一个专家工作站、制定一个专业化标准生产规程、打造一个智慧果园示范基地。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策略协同发力,预估3年内,学堂岗村果品综合产值超5000万元,将向信阳市“智慧果谷”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