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刘雍潜:要分层次和学段开展通识教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4 10:49:00“人工智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培训等多场景应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的促进作用?当AI走进课堂,中小学教师如何与人工智能同行?
3月10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连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雍潜,松鼠Ai智能老师联合创始人、CEO周伟,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话题。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而不是笼统地都学技术。”具体来讲,刘雍潜认为,小学一到三年级的低龄阶段更多的是引导和体验,四至六年级逐步从体验变成知识积累;初中阶段是认知性学习的主要阶段,可以让其初步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为高中打下基础;高中阶段就可以深化实验、动手创新,把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综合应用的能力。刘雍潜表示,切忌揠苗助长,课程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预期和家长的愿望。
相关文章
- 2025-05-03 07:33:00 青春π新力量丨王兴兴和他的“机器人宇宙”,还有更多可能期待实现
- 2025-05-02 17:45:00 刘孟琴:警营“她”力量 守护平安“五一”
- 2025-05-02 11:39:00 昆明一网约车司机中了500万!
- 2025-05-01 15:08:00 瘦不下来可能是缺少这种维生素!尤其35岁以上……
- 2025-05-01 06:31:00 解放日报评论:占据科创制高点,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