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济南泺口水文站入选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7 20:23:00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近日公布了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嘉应观、林公堤、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等20处水利遗产入选。其中8处位于山东省境内,济南泺口水文站名列其中。
据介绍,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部署要求,黄委于2023年启动黄河山东、河南河段水利遗产调查,搭建信息管理系统,摸清水利遗产线索700余处,完成现场调查663处。2024年以来,组织黄河水文化专家完成首批黄河水利遗产论证,经过前期报送、专业论证、黄委复核、社会公示等环节,最终形成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

泺口水文站
据了解,首批公布的黄河水利遗产共20处,以中下游工程类水利遗产为主,涵盖古堤防、古险工、古闸坝及枢纽工程、灌溉工程、涵闸工程、水文站、人民治黄纪念地等各类型,建设时间从秦汉时期跨越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分别是:嘉应观、戴村坝、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人民胜利渠渠首、开封镇河铁犀、林公堤、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太行堤(河南段)、东坝头险工、高村险工、影唐险工、泺口险工、南坦险工、打渔张灌区引黄闸、石洼分洪闸、三门峡水文站、花园口水文站、泺口水文站、原阳砖坝遗迹、黄河东银铁路银山车站旧址(黄河东银铁路文化展馆)。其中,戴村坝、高村险工、泺口险工、南坦险工、打渔张灌区引黄闸、石洼分洪闸、泺口水文站、黄河东银铁路银山车站旧址(黄河东银铁路文化展馆)等8处位于山东境内。泺口水文站在济南市北部黄河大坝上。
作为千百年来黄河两岸人民群众开发治理母亲河的重要见证物,20处水利遗产具有显著的历史、科技、生态、文化及社会价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治理理念、河工技术、工程建设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为高质量推进黄河水利遗产管理保护,黄委编制印发了《黄河水利遗产挖掘整理办法(试行)》,明确黄河水利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有关要求。下一步,黄委将强化黄河水利遗产的管理和利用,深入挖掘黄河水利遗产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为推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链接 泺口水文站
据《山东黄河水文志》记载:1919年3月,顺直水利委员会在山东省济南市泺口镇设立泺口水文站,这是黄河干流上修建最早的水文站。

1919年3月11日,工作人员开始观测水位,4月11日开始流量测验。当年10月13日,泺口水文站使用从美国进口的旋杯式流速仪测流,这是黄河干流上第一次使用流速仪测流。1920年3月1日,又开始含沙量测验。此后,由于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战争爆发、黄河改道等因素,泺口水文站长期举步维艰,工作时断时续:1921年9月,泺口水文站更名为水标站,1928年恢复泺口水文站名称;1930年2月因移交停测,1930年11月恢复观测,1937年因战争又停测;1938年黄河改道,山东黄河断流,泺口水文站停用;1939年1月经伪建设总署重新设立,1945年7月再次停测;1947年1月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重新恢复泺口水文站;1947年5月,泺口水文站恢复观测。在这段时间里,泺口水文站有流量整编资料的年份只有12年,有含沙量整编资料的年份只有7年。

泺口水文站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测量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泺口水文站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从1953年起,泺口水文站相继经过扩建、改建、合并等,先后更名或隶属泺口水文分站、泺口水文总站、郑州水文总站、位山库区水文实验总站、位山水文总站、山东黄河河务局水文总站、黄河水利委员会济南水文总站等。199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济南水文总站更名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泺口水文站遂隶属至今。
泺口水文站现在是全国基本水文站和重点报汛站,开展有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水质、水温、气温、冰情等观测项目,常年向国家防总、黄河防总等各级防汛部门拍报水情,为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及水资源调度提供各项水文资料,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开发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赵晓林)
相关文章
- 2025-05-03 10:55:00 果然视频|纪念“五三惨案”97周年,济南全市鸣放防空警报
- 2025-05-02 08:52:00 一趟航班备降3次,延误超12小时!情况说明→
- 2025-04-30 17:33:00 中移物联水利大模型亮相数字中国峰会
- 2025-04-30 07:33:00 开屏见“好”|贾乾峰:文可攻克146项课题,武能精准操控“万吨列车”
- 2025-04-29 13:33:00 “乐购历下·春日盛惠”促消费活动启幕,这个“五一”来历下,万千惊喜等你 | 乐购历下·春日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