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治市2025年第一次产业项目建设拉练检查亮点聚焦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1:50:00    

武乡县 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贯通绿色能源“新动脉”

  春日的武乡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位于武乡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蟠洪片区、投资4.9亿元的武乡县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正全速推进。该项目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于今年2月开工,预计今年年底投入运营;二期工程预计2027年开工,2028年全面竣工投运。

  项目将建设日处理能力200万立方米的蟠龙增压站,30万立方米的大有分输站,以及总长105.47千米的输气管道网络,构建覆盖煤层气生产增压、集约储运到终端消纳的完整煤层气生态链。项目将对区域内各区块开采出的煤层气统一汇总增压处理、输送,进一步提升煤层气就地转化利用效率,保障当地民生和工业用气需求。同时,依托量足价优的煤层气资源,吸引上下游加工企业,形成全县招商引资的洼地。

  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增压站基础工程。待项目一期工程完工后,日处理量可达50万立方米,年供气规模1.8亿立方米,实现年产值4.5亿元,上缴税金0.7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个。

沁县 德米特有机农业项目——打造亿元级零农残生态农业标杆

  位于沁县沁州黄镇的德米特有机农业项目于今年1月正式动工,计划年内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总面积5000亩,覆盖檀山村、荆村两大片区,规划建设檀山凤凰台、瓮城山、代照岭三大生态种植基地及荆村8000平方米德米特有机农场,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动力农业示范区。

  项目首创“全闭环有机循环”模式,严格遵循德米特国际认证标准:牛场粪肥100%回田替代化肥,秸秆与有机作物反哺牲畜饲料,实现资源零废弃。核心种植区采用生物动力技术,谷子亩产提升50斤,出米率高达80%,所有农产品均通过“零农残”认证,品质达国际顶尖水平。

  当前项目进展迅速,已完成土地流转700亩,荆村有机奶牛场率先竣工。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300个,年利税超30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一生态农业标杆项目,将引领沁县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升级。

沁县 尧山煤炭物流“公转铁”建设项目——建设全国铁路网能源运输“黄金通道”

  日前,省级重点项目沁县尧山煤炭物流“公转铁”建设项目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重力式挡墙、防冻抑尘站、消防应急通道、原煤棚等配套工程正全速推进。

  该项目位于沁县册村镇尧山村,总投资2.16亿元,占地200余亩,建设年发运量为200万吨铁路专用线,铺设铁路线4.8公里,集装箱站台、装卸站台、敞车装车站台,原煤棚封闭工程、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建设等。于2024年3月开工,计划竣工时间为今年12月。

  尧山煤炭物流“公转铁”建设项目的实施,开创了在无煤县区建设贯通全国铁路网能源运输“黄金通道”的先例,不仅把沁县单一运输模式变为多元化运输模式,为沁沁铁路增加200万吨以上运量,提供就业岗位150个,解决200人就业;还将实现年产值1.6亿元,利税10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沁源县 鼎晟达新建动力型锂电池生产项目——年产1亿颗锂电池开辟新“锂”程

  在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3亿元的鼎晟达新建动力型锂电池生产项目已竣工投产。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有序封装电芯、组装模组。

  作为全市首个动力型锂电池领域的“链主”企业,该公司在该动力型锂电池生产项目中建成了1条动力锂电芯生产线和2条完整的电池组生产线,主要生产圆柱形锂离子动力型锂电芯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广泛应用于风光电互补储能系统、工业电动工具、农业植保机械、太阳能家庭储能、电动两轮三轮低速车等领域,为推动全市绿色转型注入新活力。

  该项目目前日产锂电池6万颗,计划于今年9月开始满负荷生产,届时每天可产出30万颗锂电池,一年能生产1亿颗锂电池,年销售额约4.5亿元,上缴利税2200万元,同时可帮助100余人就业,有力促进沁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沁源县 新能源及氢能产业项目——全链发力构建“绿色氢城”

  在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21.07亿元的新能源及氢能产业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该项目由山西鹏飞集团氢美能源绿色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于今年1月正式开工,包含光伏发电制绿氢、常源加氢综合能源岛、乔龙沟加氢综合能源岛、富氢水工厂等多个子项目,目前各项目均在有序推进。其中,常源加氢综合能源岛项目已率先完成设备采购,预计7月可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该项目以“绿色能源+”为核心,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抢抓“山西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县”建设机遇,不仅涵盖了100兆瓦光伏发电制绿氢、6座加氢综合能源岛、3万吨富氢水工厂等能源生产设施建设,还规划了300辆氢能重卡、30辆氢能公交车、1000辆氢电共享单车的投放推广,旨在通过打造“绿氢”产业体系示范基地,实现“制、储、输、用”一体化发展,推动“绿氢”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助力沁源构建多能互补的“绿色氢城”。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可达16.74亿元,实现总利税2.16亿元,并为社会提供1140余个就业岗位,对推动沁源县域能源、交通、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潞城区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装配制造项目——“超级充电宝”破解电网“忙闲不均”难题

  走进普能世纪(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半自动电堆组装生产线,一批批全钒液流电池单体电堆有序下线。

  电堆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于整个系统至关重要。这种新型储能电池装机投运后,将破解风力与光伏发电“看天吃饭”问题,解决电网“忙闲不均”运行难题。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装配制造项目,位于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项目总投资3亿元,于今年1月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年产能电堆1GWh、系统集成750MW,分两期建设。一期年产能电堆420MW、系统集成150MW;二期年产能电堆600MW、系统集成600MW。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促进全钒液流储能产业发展,缩小与锂电产业规模上的差距,提升市场竞争力。

  目前,项目已建成120MW半自动电堆产线,正在进行全自动化生产线车间的结构安装和系统集成产线的水电气工程施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5亿元、利税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0个。

潞城区 潞宝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心浓水提盐零排放项目——工业废水“零排放”生态治理新标杆

  工业企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排污大户,如何降低工业企业带来的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污染?

  今年以来,潞城区全力推进潞宝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心浓水提盐零排放项目,以创新技术破解高污染产业治水难题。该项目总投资2.52亿元,于2024年11月开始建设,预计2025年6月竣工。

  潞宝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心浓水提盐零排放项目采用的是目前处于全国焦化行业前沿的分盐、蒸发结晶技术。项目建成后,潞宝工业园区企业的生产污水和循环水,将全部实现结晶盐回收利用、再生水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园区废水“零排放”和水资源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活性炭再生车间、膜车间预处理单元、蒸发结晶车间框架主体已基本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500万元,年贡献税收1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44个。

长治经开区 智能无人驾驶装备生产项目——为全球智能制造提供新支点

  智能无人驾驶装备生产项目位于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投资主体是北京青微龙芯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亿元。该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12月竣工。

  项目一期占地2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总装生产线车间、焊装生产线车间、检测生产线车间等;二期占地2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化测试场、零部件仓库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等;三期占地5万平方米,投资5亿元,建设一个研发中心,并进一步扩产升级。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我省在高端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生态链方面空白,带动激光雷达、摄像头、AI芯片、车联网模组、动力电池、车路协同设备等全链条上游产业协同发展,为全球智能制造竞争提供新支点。

  目前,该项目厂房装修工作正在进行中,相关设备已定制完成。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税收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个。

上党区 和尘光电电子智能终端触摸屏玻璃盖板项目、日盛达双千吨级光伏基板智能化建设项目——向“新”而行向“智”发展

  阳春三月,上党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信创产业园内,和尘光电电子智能终端触摸屏玻璃盖板项目部分设备已开始调试并进入试产阶段,同样热火朝天的还有上党经开区装备制造园内的日盛达双千吨级光伏基板智能化建设项目,目前,1号生产线已建设完成,2号生产线提级建设工作已启动。

  和尘光电电子智能终端触摸屏玻璃盖板项目总投资1.3亿元,于2025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12月竣工。该项目70天建成1.8万平方米无尘车间,生产2D、2.5D智能终端电子产品触控玻璃盖板、钢化玻璃保护膜等新型智能终端显示产品,主要供应深圳、安徽等地的智能家居集群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部分产品还将出口非洲、印度等地。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0.8-1亿元,带动就业岗位约200个。        

  日盛达双千吨级光伏基板智能化建设项目投资8.5亿元,于2024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6月竣工。该项目占地470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2条光伏基板智能生产线及8条深加工生产线,主要为晶科、晶澳、英利、晋能等光伏组件一线大厂提供封装材料,并远销欧美、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其中匹配日盛达光伏玻璃组件出口占比达60%。目前,1号深加工生产线已试产成功,良品率达98%,日产光伏玻璃4万平方米,正式投产后可日产光伏玻璃32万平方米,年产值15亿元。项目全部达效后,产能规模预计进入行业前列,年收入可达30亿元。

上党区 振东集团年产10万吨养生酒项目——服务大健康激活“水经济”

  在上党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健康产业园内,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养生酒项目建设正酣,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完成生产车间和库房建设,正在安装设备。

  作为大健康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23亿元,占地16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于2024年10月开始建设,预计2027年10月全部竣工,主要完成新建现代化中药提取车间1个、调配车间1个;灌装生产车间1个,含洗瓶、灌装、喷码、包装于一体的全自动化生产线8条;新建包材库、成品库(含立体库)、储酒罐区,并配套辅助设施(能源供应、环保、消防、给排水、道路、绿化等公用辅助工程),打造集研发、生产、检测、旅游于一体的工业产业旅游园区,未来营收预计达50亿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个。项目建成后,可带动长治市上下游产业链长足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壶关县 欢乐海洋公园项目——填补市场空白打造文旅新地标

  春光明媚,万物向新。位于壶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由长治市假日欢乐大世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0.75亿元建设的欢乐海洋公园,游人如织,欢乐翻倍,填补长治市大型海洋乐园体验项目的空白。该项目于今年1月开始建设,于3月竣工投入使用。

  欢乐海洋公园是一座集海洋生物观赏、科普教育、互动体验、旅游及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全闭环式生态链海洋世界。由四大剧场(海狮剧场、萌宠剧场、海豹剧场、美人鱼剧场)、三大丛林(雨林精灵区、两栖雨林区、丛林高手区)、两大王国(珊瑚王国、水母王国)构成。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年营收将突破3500余万元,可解决周边就业80余人,将成为全省综合性最强的海洋公园项目,力争为山西科普研学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壶关县 高测年产4000万千米钨丝线项目——融链补链助力光伏产业攀新高

  春山如笑,万物蓬勃。位于壶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壶关高测年产4000万千米钨丝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壶关高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66亿元。该项目于今年2月开工建设,预计6月竣工投产。

  钨丝线切割技术在光伏行业等新兴产业领域至关重要。当前,壶关县正按照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需求,加快建设一期占地78.8 亩,总建筑面积约7.09万平方米的原材料微粉车间、公辅配套设施、办公楼、宿舍(含餐厅)、装修工程等。企业将投入钨丝线生产线、钨丝线重绕机、镀液处理系统等生产设备、生产辅助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约190台(套),为长治市打造光伏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大动能。

  目前,该项目120条生产线已安装完成,正在进行调试。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04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长治经开区 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项目(二期)——提速追光引领行业向“新”

  在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山西高科视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项目(二期)正在土建施工中。该项目于今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3月竣工。

  MLED是Mini LED与Micro LED的统称,其性能较传统显示产品具有广色域、高动态亮度、超轻薄、大视角、超高清、低衰减等优势,是目前LED显示行业公认的最有前景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作为省重点工程项目,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项目(二期)可有效填补我省在新型显示面板技术及其产业化领域空白,带动上游LED芯片、PCB板产业链协同发展,为长治市LED产业注入新动能。

  项目总占地150亩,一阶段投资7亿元,建设洁净厂房5万平方米,购置安装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4条;二阶段投资8亿元,建设洁净厂房4.5万平方米,购置安装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5条。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税收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平顺县 追溯化药材仓配暨智慧共享中药房项目——让传统中药插上“智慧”翅膀

  在平顺县新型工业园区,由山西东葫通医药仓储有限公司投资1.92亿元建设的追溯化药材仓配暨智慧共享中药房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该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计划于今年6月底完工,二期计划在一期验收运营后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12月竣工投产。

  项目涵盖标准化中药材仓储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仓配物流中心以及智慧共享中药房。其中,仓储中心设置了冷冻、恒温、阴凉、常温等不同仓储区域,可满足各类药材的存储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运用物联网技术对仓储药材进行物流检测,结合智能化物流管理体系,与中药材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对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助力打造“智慧中药材”产业,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数字化转型。

  智慧共享中药房则致力于解决传统中医药服务中的“候药难”“煎药难”“品质保障难”问题,通过构建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的中药药事管理体系,实现处方流转、审方、调配、煎煮、配送全流程数字化,药物煎煮全程透明可追溯,为百姓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2号仓储库房主体工程,正在进行主体内部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税收1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邢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