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十年“辣博”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09:41:00    



生态黔椒,椒红天下。


8月17日—19日,第10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将在遵义新蒲新区举行。这样的盛会,在遵义已办了9届,加上今年这一届,恰好10年时间。十年盘点,十年遵义辣椒路,是一个时空节点。


十年磨一“椒”。一枚小小红辣椒,从黔北深山走向世界餐桌,且在全球产业链中刻下“遵义印记”。


十年前,当首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在黔北遵义悄然启幕时,很少有人能预见这个带着泥土的展会能走多远。


十年来,“辣博会”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展会,成为国际化程度较高、业内影响力较深的辣椒盛会。



站在第十年的门槛回望,这条“辣博”之路不仅铺满“贵椒”香飘世界的足迹,更刻下遵义特色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深刻启示。


“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贵州,贵州辣椒看遵义。”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全国农产品流通企业助农联合体主席戴中久盛赞。


遵义400多年的辣椒种植历史,孕育出“香、辣、油、亮”之“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独特风味。而今,遵义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占贵州40%、全国8%、全球3%。


“比贵州辣椒辣的没有贵州辣椒香,比贵州辣椒香的没有贵州辣椒醇。”流传在消费者中的如此评价,点出遵义辣椒的优势特质,也暴露出产业瓶颈,产量虽大,却长期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局。


2016年,首届“辣博会”应运而生。在“生态贵椒·香辣天下”主题下,为遵义、贵州辣椒搭建国际化舞台,标志着地方特色产业开始主动拥抱世界。


十年深耕,围绕一颗小辣椒,遵义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从种植、科研、加工到流通、品牌、会展,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由“辣博会”点燃的星星之火,照亮辣椒产业的跨越之路:从“山地特产”到“国家地标”,“遵义朝天椒”成功注册地理标志,遵义干椒批发价格指数成为指导全国辣椒交易的权威风向标;从“原料输出”到“定价中心”,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中国辣椒城落户新蒲新区虾子镇,“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格局加速形成;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中国辣椒城、贵三红、卓豪农业等已成为辣椒主题文旅打卡地,连续举办五届的新蒲新区美食文化节及百余道特色菜肴等新业态蓬勃兴起,产业边界不断拓宽。


作为历届“辣博会”东道主的新蒲新区,中国辣椒城、辣椒加工园、辣椒物流园、辣椒智慧产业园“一城三园”入驻辣椒相关企业600余家,永乐镇山堡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全国“三品一标”基地,虾子镇为“世界辣椒特色小镇”,新蒲新区为“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央视栏目“舌尖上的中国”“山水间的家”“三餐四季”等走进新蒲新区。


在繁忙的中国辣椒城,这个占地600余亩、手握国家级定点市场、全国商贸流通示范等金字招牌,正是十年“辣博”会推动产业质变的最佳缩影。纵观遵义,尚有中国辣椒检验检测中心、中国辣椒之都、贵州朝天椒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国十大名椒之首—遵义朝天椒、中国优质辣椒生产交易中心等系列殊荣。其背后,凸显的是遵义辣椒产业的综合实力。



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辣椒产业链产值突破288亿元,其中遵义辣椒产业综合产值就超过200亿元。


截至目前,遵义培育2家国家级、64家省市级辣椒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火锅底料、辣椒面、油辣椒等十大系列产品,年加工产能20余万吨,加工产值40亿元。建成30余个专业交易市场,包含中国辣椒城在内的“一城三园”,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只要有辣椒的地方,就有虾子的辣椒经济人”,此话不虚,3000余名辣椒职业经济人遍布全国各地。辣椒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打入欧盟高端市场,并在RCEP成员国中覆盖率迅速提升。


“中国辣椒检验检测中心”落户遵义,省市辣椒工作专班、“遵义辣椒院士工作站”、贵州辣科所、遵义农科院辣科所等赋能贵州辣椒产业发展,作为辣椒种业“芯片”,遵义自主研发品种已达50余个,年均实施“换种工程”20万亩,连续两届评选的“全国辣椒10大新优品种”中,贵州占近“半壁江山”。全国辣椒气象服务中心揭牌成立,其提供的精准花期气象预警、病虫害预报服务,帮助椒农提前防范,有效降低灾害损失率,推动产业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


在虾子镇,付中波从单打独斗的商贩转型为合作社负责人,“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逼着我们抱团发展、提升品质。”他和“辣二代”“辣三代”一起共同发展,年销售量达900万斤。“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世界看到遵义的辣椒好货!”手握智慧农业设备的“90后”椒农张鹏说:“‘吃辣椒饭,发辣椒财’已成为椒农的共同心声,全省辣椒产业带动140万椒农稳定增收。”


十年“辣博”路,为贵州乃至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遵义样本”,其价值尤为珍贵。



破“小散弱”,立“大平台”。面对产业链长、融资难痛点,中国辣椒城运营主体“贵州交投农业”创新打造“产业一张网、服务一平台”模式,联合多家银行、辣椒购销商推出仓单质押,供应链服务,委托销售等商业产品,缓解辣椒在收储期大量资金需求,用市场手段确保椒农利益,从而产业实现良性发展,服务600余家辣椒产业经营主体,合作金额超过10亿元。


破“地域限”,立“共同体”。3000余名辣椒职业经纪人,将“飞地”种植变为常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牵线人”,还是异地种植的“主攻手”,在新疆、内蒙古、河南、重庆、四川等地种植遵义辣椒。2024年,全国辣椒气象服务中心打破界限,联合川、渝、湘、滇、豫等主产区共建数据共享平台、联合发布预报、实施跨区灾害联防,抱团共赢。


破“原料命”,立“标准权”。“中国干辣椒价格指数”的发布是转折点。该指数提前预警辣椒产区减产叠加库存下降信号,助力下游大型调味品企业锁定原料,成功规避价格飙升、降低原料成本。遵义由此从原料供应地蜕变为行业规则制定者。定价权决定话语权,标准体系是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这启示深刻。


破“同质化”,立“差异化”。面对同质化,贵州开辟“香辣经济”新赛道,针对大湾区高端餐饮对“低辣高香”需求,定向培育“遵辣”系列辣椒品种,利用气候大数据(年均温、日照图谱),反向定制满足特定风土的品种,如此等等。这些,给我们揭示一种现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出路在于供给侧精准匹配需求侧。


十年积淀最珍贵的启示在于,当“辣博会”从政府主导转向企业“唱戏”,通过市场化办展让企业主导的产销对接会、新品发布会占比大幅提升,从集中办展和线上平台常态化运营、常设海外联络处对接共同发力,产业盛会的终极意义,在于让最普通的劳动者共享发展红利,让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焕发活力。



站在十年新起点,遵义辣椒的全球征程已然开启,其目标早已超越单一产品的出口,而是锚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核心的位置。


“贵椒入湾”“贵椒进渝入川”,不仅是一条鲜椒的“高速路”,更是黔粤、成渝产业协作的桥梁。


随着“中国干辣椒价格指数”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遵义辣椒正积极嵌入RCEP大市场。东南亚不仅是重要的辣椒产区,更是拥有庞大消费潜力的近邻。遵义正探索建立跨国辣椒产业联盟,利用地缘优势和政策红利,推动辣椒种子、种植技术、深加工设备及标准化的输出,将“遵椒”从地理标识升级为全球供应链中代表品质与价值的“硬通货”。


在新蒲新区“一城三园”,工人们熟练打包、扫码、装车的场景,正是产业数字化的生动缩影。这不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商业模式的深刻重构。正如贵州辣椒产业协会会长付陆所洞察,区块链技术保障溯源可信,大数据精准匹配供需,跨境电商平台直达全球消费者,数字化正重塑从田间到舌尖的每一个环节,让“小辣椒”真正拥有撬动“大世界”的杠杆。


“香辣协调,品味温醇”不仅是遵义辣椒的风味密码,更是一种生活美学与文化认同的传递。贵三红的泡椒登上英国餐桌,香酥脆辣椒零食风靡越南市场,这些“舌尖上的中国故事”正潜移默化地塑造着“遵椒”作为东方饮食文化重要载体的全球形象。辣椒主题文旅的持续升温,辣椒博物馆、辣椒主题公园的构想,都在将“辣”文化培育成吸引世界目光的独特IP。



十年“辣博”路,见证一颗辣椒从黔北深山的寻常调味品,跃升为驱动一方经济的“产业芯片”的非凡历程。


当人们细品遵义辣椒的独特韵味,咀嚼出的不仅是“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风味密码,更是遵义乃至贵州探索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真谛。


从“黔北坐标”出发,向着“全球符号”的愿景坚定延伸,每一步前行,都在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增添火辣的注脚,向世界讲述一个关于坚守与创新、特色与开放、乡土与全球交相辉映的遵义农业新故事。未来,遵义的“辣”,必将继续以其蓬勃的生命力,点燃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温暖世界更多角落的餐桌,书写更加波澜壮阔的产业传奇。


遵义,这条小小红辣椒铺就的道路,没有终点。


来源:天眼新闻

编辑:何祖嘉